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加坡体验式学习项目
金秋时节,新加坡体验式学习项目(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gram, ELP)在Ethan老师和我的带领下来到“花园城市”新加坡进行我们的收获之旅。我们此次新加坡项目的主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urban sustainability)。
该项目由道尔顿学院ELP团队和新加坡skillseed公司共同策划,在本课程中,参与者主要研究城市宜居的影响因素,了解循环经济、社会融入和城市绿化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行程中,学生们还获得了与社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珍贵机会,了解企业的责任与担当。除了每天的实践活动之外,项目方也安排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训练学生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社会创新技能。这些技能必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大学及其他领域产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
这是我第一次带队实践项目,不论是行前准备,还是游学途中,或是收官之际,我一直都是忐忑而激动的。学习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变如何在游学中发生?答案或许飘扬在这9天的行程中。
整体思维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新加坡是典型的热带气候,高温多雨。该国土地面积为710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包括来自不同文化和种族社区的当地居民和外国人。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马来语,汉语普通话和泰米尔语。新加坡被誉为世界的花园城市,是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的最佳典范。新加坡土地有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合理规划,才能确保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清洁绿色”的独特环境历史使其成为了解城市可持续性的理想之地。
我们此次行程的主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要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必须对新加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时间和空间上大框架的把握是题中应有之义。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导览游和福特卡宁百年特别纪念展,让我们了解了新加坡700多年的厚重历史,从沉睡的渔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新加坡拉到新加坡,以及从新加坡到新加坡人,这座小岛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和发展。
见证百多年历史的新加坡植物园是城中最古老却也最动人的公园,无论是植物爱好者,或只是纯粹爱享受快乐的户外时光,这都是理想去处。我们在这座植物园中可以感受到新加坡殖民时期的历史,也感受到世界文化交流通过植物的种植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把目光从百年历史移回到近代,纵观全球,鲜有城市能在短短 50 年内从落后的渔村蜕变成第一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新加坡完成了这一壮举!
新加坡城市展览馆用上下三层楼的 10 个主题区,和 50 多个视听和互动展览,记载了新加坡的规划挑战和付出的努力。我们在这里探索新加坡如何管理其城市规划;了解如何通过在建筑物中纳入垂直绿化和可持续的节能功能来管理稀缺的土地和其他资源,还通过体验互动活动,亲自动手尝试城市规划,进一步了解新加坡如何保护城市历史遗产。
这些行程安排都让学生们能够对新加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为本次游学活动的背景知识积累,能够为其他活动的学习和进行奠定情境基础。
专题研讨
我们的项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课题:循环经济、社会融入和城市绿化。我们的研究模式是理论 + 实践 + 反思 + 迁移。
在出发之前,我们都阅读了项目方提供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读物,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学生也在出发前选定了自己研究的主题,以便在行程中更有的放矢地思考和学习。
研究理论课程主要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进行的,内容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次新加坡课程中给大家介绍了如何进行设计思维的六大步骤:同理心、定义、形成观念、设计模型、测试和应用。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他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社会创新知识和工具。
当然,除了基本的学术知识方面的训练,这次ELP提供给了学生们非常多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
游览碧山公园,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以及森林如何充当城市的绿肺,从而维持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也跟随项目老师穿梭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寻找发芽的城市植物和鲜花,发掘自然的复原力。
拜访Repair Kopitiam企业,学习修理知识,以及了解科皮蒂安代表的维修运动对于新加坡“丢弃文化”的冲击。参观一家担负社会服务使命的咖啡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培训和增强残疾人的工作技能,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设计工作环境和设备。学生们通过和这些社会企业家交流分享,更加理解社会企业如何支持和培育社会创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参观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了解这些青年行动家的“撤资”(divestment)运动,拜访了新加坡第一家绿色生态商店,了解这家商店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出的努力。这些行动都是对于循环经济的有利支持。
每天行程结束后大家会集合在一起进行总结分享,对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能及时反馈和反思,并形成文字记录。成长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发生的。
同理共情
Empathy(同理心)是整个新加坡实践项目中情感体验的核心。第一次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课程的内容就是培养同理心,旨在让学生在项目一开始就能够获得同理意识和同理技能,从而学会站在目标群体的位置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
一个小时的暗室体验让学生真正置身盲人生活的日常,感受盲人生活不易的同时,试着去思考如何更细节更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到他们,比如:盲道的设置、交通灯的声音提示等等。
参观残疾人社区(Enabling Village), 学习新加坡在帮助残疾人群方面的经验,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对残疾人群的关爱,更包括培训残疾人技能使之融入主流社会。
跟随Migrant + Me!组织一起探索小印度的外籍劳工社区,让我们试着学会突破自己的防线,放下固有的偏见。走进人群,和来自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工人们聊天,学生们了解了他们在新加坡的生活工作状况,同时也感受了他们背井离乡的不易和思念家人的苦楚。这些人是千千万万劳工的缩影,是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城市变得更美好。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群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名字——农民工。
这次的ELP扩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每一天的他们都在发生着妙不可言却让人欣喜的改变,他们就这样在这短暂的9天中成为了更深厚更有质感的自己。
欢迎电话预约访校
北大附中海口学校国际部
咨询电话 (0898) 6861 2619
长按识别二维码咨询招生信息